談到我國科技企業的“老大哥”,人們就想到了華為。
近年來,由于自身不斷加大研發投入,使華為取得了不少驕人成績。結果還招來了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打壓,讓華為無法在國內生產和斷供。但華為并未因此而懈怠,反而更加奮發有為。
前不久華為對外發布了自研國產系統“鴻蒙2.0”bate版,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。隨后不久,華為再次“出手”,申請注冊“靈犀芯片”和“靈犀處理器”的商標,目前狀態為“注冊申請中”。登記的類別分為9類和42類,毫不意外,此次申請的靈犀芯片將被用于第三方智能終端產品,或者是在華為的自有設備上,或者是在HiLink平臺上。另外有相關人士表示,“靈犀”芯片將是一款自主芯片,將由國內廠商代工制造,14nm或28nm制程。
除此之外,華為還申請了一種被稱為“盤古”的商標,該商標的申請類別為科學儀器9。談到“盤古”,也許很多人都會有所耳聞,它最早出現在2019年的大眾視野中。當時,華為旗下品牌榮耀的總裁趙明在自己的微博上曬出了一張照片,照片中桌子上的一個筆筒上印著“盤古”字樣,看上去像是遙控器。但那時,華為還沒有對外宣傳,也沒有發布任何與“盤古”有關的產品,現在看來,“盤古”或許離上市不遠了。
在這一點上,我們不得不說華為旗下許多軟件和硬件產品的命名規則,都是根據中國的傳統文化命名的。尤其是那些出現在神話中的古代神獸和傳說中的詞語,華為旗下的芯片命名方式有:SoC芯片以麒麟命名,AI芯片以升騰命名,服務器芯片以鯤鵬命名,移動通信芯片以巴龍或天罡命名,路由器芯片以凌霄命名等等;此外華為還堅持自己在軟件和操作系統上的命名習慣,自己操作系統以鴻蒙命名,自己編譯器以方舟命名等等。
除此之外,華為還在2020年提交了多項以古神命名的商標注冊申請,除了上面提到的“靈犀”外,還有:白虎、鴻鵠、饕餮、火龍、紫龍、威鳳、青牛、騰蛇、靈犀、青鳥、朱雀、丹雀等。華為真的不愧為一只神獸的聚集地,由此也可以看出華為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光大。
我的國家有一首古詩這樣說:“身無彩鳳雙飛翼,心有靈犀一點通”。如今看來,華為所下的功夫實在了得,在這個5G時代,萬物互聯將成為時代發展的方向,智能家居產品的互聯更是一種“點點滴滴”,正符合古詩中“心有靈犀一點通”的意境。
在美國一再打壓之下,華為依然按照自己的路線堅定不移地發展,現在看來華為確實令人欽佩!按照華為的規劃,在未來我們的生活中使用華為的生態智能設備,一切都會變得更便利,一切都會變得更便利。